【活動紀要】香港與東亞的1984國際學術研討會

活動日期:2024年04月26日

東亞於19世紀迎來歐美列強主導的局面,在21世紀再度面臨新一波的變化與挑戰。近年來臺灣與東亞各國,對於「香港」課題的關懷愈益殷切。此課題不僅涉及香港本身,也代表東亞各國面對中國的強勢崛起,如何肆應其崛起為各自的歷史、政治、文化等各層面帶來的衝擊。開幕時,人文學院朱孟庭院長揭櫫本次研討會的宗旨,香港作為連結東西世界的樞紐之一,無論在東亞或全球都處於重要地位,而這四十年的發展歷程,成為足以作為臺灣與東亞各國未來可能迎來鉅變的參考範例。

 

2024年正值《中英聯合聲明》四十週年,這份聲明不只決定了往後香港的命運,也對臺灣,甚至東亞都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探討這四十年間的各項變化具有相當的重要性。承繼過往,人文學院於2019年及2022年賡續籌辦的「港澳研究工作坊」──「從臺北看香港:文與史.今與昔」、「從臺北看香港(二):文化、流動、實踐」的國際學術交流能量,由本校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主辦,歷史學系及人文學院協辦,於4月26日(星期五)召開「香港與東亞的一九八四:四十年間的政治、歷史、文化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以「調適、流動、記憶、書寫」為核心,探討「歷史書寫」、「宗教信仰」、「社會文化」、「經貿建設」及「地緣政治」等五個子題。會議一共邀集西班牙、香港、新加坡、臺灣及澳洲等15名國內外專家學者發表論文,吸引近百名與會者。

 

陳俊強副校長開幕致詞指出,常有云:「今日香港,明日臺灣」、「今日臺灣,明日香港」,港臺命運總被視為共通又相繫的一體,因此在臺灣舉辦此一研討會,共論未來東亞命運,其來有自;再者,陳副校長分享自身歷經聲明簽署前後,物價騰飛、民心躁動的孩提時期經驗,帶領與會來賓同理共感當時的時代氣氛,揭開研討會序幕。第一個子題為「歷史書寫」,希望從《香港年報》、《中英聯合聲明》到當代重要學者的論述,探討香港如何書寫英國殖民地時期與特區政府時期的歷史,以及同樣面對殖民與後殖民課題時,東亞各國對於類似情況的因應。接著為「宗教信仰」,學者由基督宗教及新儒家的角度,探討時局變遷中學術文化對於新時代來臨的調適,以及大時代下個人的思考與抉擇。「社會文化」為第三個子題,著重於香港與東亞各國社會如何面對「香港回歸」,回應內地化、去殖民化,以及香港人在東亞地區的流動等課題,尤其本校社會系梁展章副教授對在臺港生的深度訪談研究,刻劃近年港人離散下的親情議題。再者「經貿建設」則從經濟貿易及冷戰下的東亞重大建設為主軸,探討臺港間的中藥貿易,以及冷戰時期的石門水庫建設與區域經濟合作。最後一個子題為「地緣政治」,中國崛起對於臺灣與東亞各國的區域政策、國家利益產生重大影響,歷經此一政治與文化背景的高度變化,回顧四十年來「一國兩制」的實行,無論是港人身處其中的感受,或是其如何影響各國(特別是中國自身)「對內」與「對外」的政治決策,再論國際政局震盪。近半世紀以來的總總,在在印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

 

本校的港澳研究由陳俊強副校長於人文學院院長任內發想籌畫,繼任之朱孟庭院長承續辦理,歷史學系王超然與羅國暉助理教授合力執行,累積至今已有六年的學術傳統。本次研討會結合院內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與歷史學系之力,可謂開全球港澳研究之先,為首個探討《中英聯合聲明》四十週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不只邀集世界重要的港澳研究者齊聚一堂,更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朱孟庭院長表示,未來人文學院將持續且擴大辦理港澳研究學術研究,期為院內創造新的學術傳統。陳俊強副校長接力表示,校方亦會傾力支持港澳研究,希冀本校成為東亞地區港澳研究的重要機構。

 

發表人(以姓氏筆畫排列):

王超然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皮國立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邢福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學者
吳有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區志堅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容啟聰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附屬成員
陳偉華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副教授
梁展章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森 巧    日本椙山女學園大學外國語學部專任講師
廖斌洲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潘淑華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簡佑丞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助理教授
羅慧玲    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東亞系高級講師
蘇軍瑋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
Florence Mok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_83520f6ef2
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朱孟庭院長開幕致詞
_1a5339d77a
國立臺北大學陳俊強副校長及人文學院朱孟庭院長共同主持綜合論壇及閉幕式
_7290c93e88
場次四「經貿建設」